在河北张家口太子城服务区的加氢站里,氢燃料电池汽车驶入后,只需几分钟时间就能完成氢气加注。一次加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行驶里程可达500公里。 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发挥氢气、氧气电化学反应输出物为水、电、热,全过程无污染物和碳排放的优势,是交通领域践行能源革命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此前,由于技术、产业、成本等瓶颈性难题,我国氢能产业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双奥”的举办,极大助推了我国氢能产业和氢燃料汽车的长足发展和示范应用。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投入运行了3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并建成了我国首座车用加氢站,开启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从0到1”的示范。“北京2022年冬奥会,共计投入使用816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主运力开展示范运营服务。 ”北京市经信局汽车交通处副处长吴志全表示,我国已实现了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从1到100”的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突破。走向规模化示范应用技术和成本是氢燃料电池汽车走向规模化应用的核心问题。“正是这些技术突破,使得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关键技术上摆脱了被‘卡脖子’,也为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下一步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从燃油车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跨越,不是简单地从“烧油”变为“烧氢气”,背后是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核心技术、多重耦合安全技术、全气候动力电池技术等一系列最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王诚介绍,此前我国的制氢效率比较低,氢气储存和整个供应链体系依然使用传统技术,氢燃料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如碳纸、催化剂等都依靠进口。但如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许多关键技术,都已经实现了国产替代。 加氢站建设的流程也不断优化。“加氢站属于新生事物,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相关技术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阶段。”吴志全表示,为确保加氢站安全稳定运行,国家明确了油氢合建站的审批流程,并创新了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为今后加氢站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示范应用也带动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标准的极大进步。为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冬奥场景的使用,我国推动修订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口》《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试验方法》等多项标准。“这使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往高端化发展。”刘继红表示。 氢能产业也成为各地“十四五”产业规划的重点。在北京,“正在落实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动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吴志全介绍,北京将围绕“车用在哪、氢从哪来、技术如何突破、产业如何持续发展”四大关键问题,打造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未来,随着氢能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氢燃料电池客车还将凭借安全、舒适、低碳的优势扩展到更多的领域。”刘继红对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